4月16日(星期四)下午,2020年官渡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培训暨全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工作培训在官渡区图书馆举办,全区9个街道分馆、28个社区分馆的文化专干、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部分馆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既讲解政策任务,还推出三个创新服务,提升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体系的服务能力。
为扎实推进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官渡区着力打造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服务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目前已完成全区9个街道分馆、28个社区分馆的图书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同时,对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提升数字服务能力,踏实推进全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也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基础。
培训中,区图书馆副馆长郭光对照《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讲解了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培训邀请技术人员对升级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特色资源(读秀和百链数据库等)进行讲解。升级后的智慧云图书馆响应式门户网站将能更好地与读者互动,更好地与各级分馆合作开展服务、共享数字化资源。
本次培训推出了三项亮点服务:亮点一,完成培训和调试后,将实现区图书馆和各个街道分馆之间图书借还的通联通借。全区图书,就近借还。
亮点二,创新思维,通过“混搭”“嫁接”把其他行业的移动终端设备改造为便携式图书借还设备——移动借还机。这种“掌机”很好地解决了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面临的两个“痛点”:操作复杂培训难和只能在分馆“守株待兔”开展服务,服务半径受限的困难。一个随身携带的“掌机”就是一个“移动服务站”,有网络即可开展借还书服务,为今后开展送书上门提供了便利。此项服务在省内尚属首创,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掌机在手,社区任走。
第三是在街道和社区分馆尝试身份证代替传统借书证,同时打通区馆和街道分馆借书证件的数据信息。读者可以到区图书馆和其他分馆借还图书,方便了读者,减少了成本。一证在手,十馆任走。
经过半天的培训,大家对任务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更加心中有数。接下来,我区总分馆制相关的软硬件进入最后阶段紧锣密鼓的调试,计划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各项服务将陆续投入使用。届时我区广大群众将更加便利地享受各种类型的阅读服务。在对9个街道分馆试运行的基础上,区图书馆还将把分馆服务延伸到部分社区。
- 浏览 4018 次